2021年6月7日,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國際原子能機構中國理事張克儉以視頻方式出席國際原子能機構六月理事會會議,審議了機構2020年度報告,并發言介紹了中國核能發展、核技術應用、核安保等理念和最新進展,以及與機構和成員國合作的愿景和方向。
張克儉在發言中贊賞總干事帶領秘書處積極采取措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響,確保機構工作正常運轉并取得良好成績。特別是及時響應成員國需求,緊急啟動抗疫技術合作項目,籌措資金和新冠病毒檢測設備與物資,向127個國家和地區提供了抗疫支持。
張克儉表示,全球氣候變化成為全人類面臨的共同威脅。2020年機構成功舉辦了核電與清潔能源科學論壇,提升了成員國對核能應對氣候變化挑戰重要作用的認識,為成員國安全發展核電提供了有力支持。張克儉強調,去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上宣布,中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核能作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給方式,是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重要選擇。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全球首堆、海外首堆相繼投運,示范快堆和多用途模塊式小型堆項目穩步推進、新一代磁約束核聚變實驗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實現首次放電,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成功實現101秒等離子體運行,創造了新的世界記錄。中國將繼續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發展核電,為實現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張克儉表示,中方贊賞機構在推動核技術應用方面取得的進展,支持秘書處“人畜共患病綜合行動計劃”和核技術用于塑料污染控制等倡議。近年來,中國核技術應用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為疫情防控、衛生健康、環境治理等提供了更加綠色、環保、高效的解決方案。中國政府近期發布了《醫用同位素中長期發展規劃》,為核技術促進衛生健康事業未來發展提供了指導意見;電子束輻照處理印染廢水、醫療廢水、殺滅冷鏈食品外包裝新冠病毒等示范裝置試點應用成效顯著;世界最大的“蚊子工廠”已建成,具備每周培育500萬只絕育蚊的生產能力。中方愿通過設立協作中心等方式,為機構和成員國提供支持。
張克儉指出,中方滿意地注意到,2020年機構成功舉行核安保部長級大會,積極籌備《核材料實物保護公約》修訂案締約國大會。中方一如既往支持機構在核安保領域發揮中心作用,已連續10年向核安?;鹁杩?,利用核安保示范中心等平臺不斷深化與機構核安保合作,支持成員國核安保能力建設。中方歡迎機構為即將舉辦的第24屆北京冬奧會和第31屆成都大運會等大型公眾活動提供核安保技術支持和專家服務。
張克儉強調,中方愿與機構和成員國攜手并進,分享有關成功經驗,促進全球核能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力資源發展,推動核技術更好地服務發展中國家經濟民生和社會發展,助力國際社會共同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六月理事會會議是國際原子能機構最重要的例行會議之一,將重點審議2020年年度報告、技術合作報告以及保障執行情況報告,審議2022~2023年度計劃和預算,指定2021~2022年理事國,并討論伊核、朝核等熱點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