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6屆氣候變化大會前夕,國際原子能機構發布了《核能促進凈零排放世界》特別報告。該報告強調,核電、核能供熱、核能制氫等在實現“巴黎協定”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目標方面將發揮關鍵作用。
報告由機構總干事格羅西發表前言,美、俄、英、法等 9個國家發表政策聲明,其中,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張克儉代表中方闡述了我國的碳排放政策以及碳中和目標,并介紹了核電未來發展計劃,表達了中國支持推動全球核能發展的意愿。
報告主要內容包括核能的貢獻、核電與能源轉型、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未來核能投資等6個部分,主要論述了以下觀點:
——核電是低碳電力來源,非常適合取代煤和其他化石燃料。
——核電能夠提供全天候的能源供應,使電網具有穩定性和適應能力,從而可以增加風能、太陽能等變化幅度較大的可再生能源的裝機比例,降低整個電力系統的成本,助推清潔能源轉型。
——鋼鐵、水泥、化工生產、航運和航空運輸等行業共占全球能源相關碳排放的大約60%,核能可以用于這些行業的供熱或制氫,從而減少碳排放。
——核電的投資比其他能源的投資能夠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核電目前正在提供80多萬個就業崗位,核電建設能夠成為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驅動力,在多個行業創造就業機會。
報告建議采取加速核電建設的一系列行動,具體包括:引進碳定價和低碳能源評估的措施;確保市場和政策等方面重視核能對低碳能源系統的貢獻;加大對核電投資、反應堆延壽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建設多樣化的電力系統,以減輕能源基礎設施的氣候風險,確保電力服務的連續性和可靠性。